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科学家找到了母爱无私的依据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26 浏览次数:966
打印 收藏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从生物学的角度,我们对“什么是母爱”这个问题还知之甚少。***近,纽约大学医学院的林大宇教授团队为我们揭示了母爱背后的神经学机理。这项发表在《Neuron》上,且得到了《自然》官***别报道的研究表明,母爱行为果然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大脑中。

blob.png

▲本研究得到了《自然》的特别报道(图片来源:《自然》官网截图)

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有“护犊”行为。以小鼠为例,一旦幼崽走出巢穴外,母亲就会把它们叼回安全的家。这一行为也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

之前的一些研究发现,小鼠脑中的“内侧视前区”(MPOA)与这一行为有关。为了阐明该行为背后的机理,科学家们对这一脑区中的数百万细胞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这些研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母鼠发现宝宝跑出巢穴外,决定将它们叼回家的时候,这个脑区里表达雌激素受体alpha的少数细胞***为活跃。而当宝宝回到家后,这些细胞的活跃度就开始下降。

这些细胞是否就是母爱行为的一大关键呢?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首先,他们利用化学手段,在母鼠中激活了这些细胞。研究表明,这些细胞一经激活,就会立刻让母鼠去寻找自己的宝宝;其次,研究人员在未经交配的小鼠身上重复了这一实验,并发现只要这些细胞被人为激活,还没当上妈妈的小鼠就会母爱大发,把不是自己的宝宝给叼回巢中;***后,当这些细胞的活性被抑制后,相应的母爱行为也就随之消失不见了。

换句话说,这一特定的母爱行为,早就写进了动物的大脑里!

blob.png

▲本研究的示意图(图片来源:《Neuron》)

进一步的研究,则阐明了多巴胺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原来,这些表达雌激素受体alpha的神经细胞会映射到产生多巴胺的脑区,而抑制这一脑区里的细胞,同样会抑制母爱行为的产生。这表明多巴胺可能是驱动这一行为的关键。

”我们相信这项研究颠覆了对多巴胺系统长久以来的认知,即它只在‘好行为’之后才会产生,” 林大宇教授说道:“我们认为多巴胺可能驱动了某些行为。发生这一切时,动物还没有感受到愉悦和满足。”

由于哺乳动物的诸多生化机制在演化上趋于保守,这项研究有望能解释人类的一些母爱行为,或是帮助母亲与婴儿建立起更深的纽带。下一步,科学家们计划寻找是什么驱动了母亲大脑的这一变化。此外,他们也将探索公鼠大脑里是否有类似的机制。

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吉恩特客服
手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版权所有: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5029662号-1 流量统计:
logo 0379-6023 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