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近日,来自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系的内森•施普伦(Nathan Spreng)教授及其合作者,通过对英国生物医学库的大约 4 万名中老年人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数据、遗传学信息和自我心理评估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大脑的孤独感与人脑中所谓的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越孤独的人,大脑默认模式网络越容易被激活,越容易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思考和回顾。
对此,施普伦表示:“在缺乏希望得到的社会体验的情况下,孤独的个人可能会偏向于内向的想法,如回忆或想象社会体验。我们知道,这些认知能力是由大脑的默认网络区域居间促成的。因此,这种对自我反省以及可能是想象的社会体验的增强关注,自然会动用基于记忆的默认网络功能。”
该研究以“The default network of the human brain is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social isolation”为题,发表在***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关于默认模式网络,哈佛大学的 Germer 教授曾有一个非常精准的概括,“人的大脑有一个部分叫作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位于头部从前到后的正中间,在专注做事的时候不活跃,但在休息的时候特别活跃,它的主要功能有三个:形成自我意识;反思过去,担忧未来;寻找问题。”
1953 年,物理学家劳伦斯•索科洛夫进行了一项实验:让志愿者平躺在床上解算术题,与此同时,记录下志愿者的脑电波和大脑中的含氧量。他试图证明人们在绞尽脑汁时大脑会消耗更多的氧气,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志愿者在做计算时大脑所耗费的氧气还不及闭目养神时消耗得多!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大脑看作一台随时待命的计算机,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当被要求处理各种任务时才重新启动。但索科洛夫的实验却似乎预示着大脑在“放空”时仍消耗着不少的能量。
后来,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的神经学学者马库斯•雷切利和他的同事经过数年的研究,逐渐揭开了大脑空闲时究竟在做什么的奥秘。
雷切利一直运用一种被称为“PET”的脑成像手段研究与词汇有关的大脑活动。有一天他偶尔发现,大脑某一区域在被试休息时还存在某些激活,而在任务开始后激活又消失了,大多数研究者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那不过是随机噪声(没有意义的实验数据)罢了。
但 1997 年,雷切利的同事乔丹•舒拉姆发现其实并非如此。他仔细察看了以往 134 名被试的脑成像结果,发现无论试验任务是什么,大脑中的一个部分总是在任务开始后降低了激活。2001 年,他们两人发表了论文,向世人揭开了大脑中神秘“默认网络”的面纱。
那么,大脑在空闲时到底在干什么呢?
雷切利和他的同事认为,大脑放空时的功能和记忆密切有关,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可能正在为我们提供日常生活的种种记忆片段,并让我们产生看似无意义的“白日梦”,再由默认网络——大脑内侧前额叶对这些记忆片段进行整合,以便为未来的行为提供参考。
***近,达特茅斯学院的玛利亚•曼森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FMRI 证实了这一点:当人们报告做“白日梦”时,默认网络也活跃起来。也就是说,走神或白日空想对大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