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纳米孔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在《科学》期刊发表,引起关注。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展示了,使用纳米孔技术不仅可以测出DNA分子的碱基序列,还可以直接读出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序列。
短短一个月不到,纳米孔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又带来一项突破性的进展。研究人员以“从头设计”(de-novo)的方式,也就是通过人为设计氨基酸排列,合成出一种人造纳米孔。这种人造纳米孔可以稳定组装在双层脂质膜中,根据应用目的调整孔径的大小,服务于检测DNA和蛋白质分子的需求。
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纳米孔传感技术是一种强大的工具,无需标记就可进行单分子检测。”该研究通讯作者、东京农业技术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的Ryuji Kawano教授指出,“这是***用从头设计的纳米孔检测DNA和多肽分子。”
生物纳米孔技术通常以天然成孔蛋白为基础,成孔蛋白形成的通道可供DNA长链或多肽链分子穿过,由于碱基或氨基酸的不同,会产生相应的电流变化,仪器通过识别电信号的变化,就可以推断出通过纳米孔的碱基或氨基酸顺序。
根据纳米孔测序的这个基本原理,不难看出通道的孔径大小和化学性质,对适用于检测什么分子是重要的***。相比有限的天然成孔蛋白,研究人员决定“无中生有”地设计人工蛋白纳米孔,既能模拟天然蛋白的性质,又能更好地满足检测蛋白质分子的需求。
▲SV28的氨基酸序列和它形成的发卡结构
为此,这支研究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肽,由28个氨基酸组成,命名为SV28。这种肽经过弯折,形成一个发卡结构,插入脂质膜。用SV28组装成的纳米孔结构,可以形成几种不同的孔径,从1.7纳米到6.3纳米,适用于检测DNA分子。
研究人员介绍,对SV28的氨基酸进行微调,还可以改变它的弯折方式,由此组装形成均匀分散的孔道,每个孔径1.7纳米,适用于检测单根多肽链。
接下来,研究团队还计划设计和构建更多类型的纳米孔,助力蛋白质测序、制造分子机器人等。
▲“从头设计”的人工纳米孔效果图
研究人员指出,之所以他们要以“从头设计”方式构建的人工纳米孔,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希望制造出分子机器,用于更广泛地检测不同类型的分子,尤其是用于阐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折叠结构取决于多肽的线性序列,并产生了蛋白质的特定功能。”Kawano教授说道,“独特的氨基酸序列,来自结构的演变,包括氨基酸残基随时间产生的突变和选择。揭示出序列信息与蛋白质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科学的***终目标之一。”
片段筛选磁珠作为高通量测序中的关键原料,是影响整体实验结果的重要部分。如何对片段筛选磁珠进行稳定性的规模化生产,也是各类磁珠厂商要面临的问题。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生物磁珠的生产厂家,对片段筛选磁珠的关键工艺进行长期、大量的优化,通过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反复测试,目的片段筛选准确,尤其对于200-500bp的片段,筛选效果良好稳定,并且磁珠的磁响应速度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筛选结果可直接进行下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