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科学概念界定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在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释放,特别是食物用途的塑料制品,如瓶装水、食品包装袋、婴儿奶瓶等,在进食过程中,微塑料随着食物进入体内,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据估计,一个人每周摄入约5g微塑料,相当于吃下一张信用卡的量。
研究陆续在人类的粪便、切除的结肠标本,甚至胎盘组织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健康人每10克粪便就含有20个微塑料颗粒。
2021年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表明微塑料的摄入危害肠道健康——炎症性肠病的患者粪便中的微塑料是健康人的1.5倍,并且粪便中微塑料的含量越高,患者腹泻、直肠出血、腹痛症状就越明显。(相关阅读:外卖和瓶装水正在摧毁你的身体!科学家在肠道疾病患者中检测到大量微塑料)
然而更令人担心的来了!近日,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科学家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表明微塑料在人体内已经不是“吃下去、拉出来”那么简单了,它可能随着血液流经全身,对各器官造成影响(图1)。
图1 研究成果(图源: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研究者在22名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中检测到了5种***常见的塑料成分,包括:
1. 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俗称亚克力,许多植入型医用材料,包括口腔科和骨科的耗材中都含有PMMA成分。
2. PP(polypropylene):聚丙烯,广泛应用于服装、毛毯等纤维制品、医疗器械、汽车、零件,也用于食品、药品包装。
3. PS(polystyrene):聚苯乙烯,热塑性塑料,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温度的塑料杯、一次性泡沫饭盒。
4. PE(polyethylene):聚乙烯,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如水果、蔬菜,超市采购回来的半成品都是用的PE保鲜膜。
5. 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乐瓶、矿泉水瓶制作的主要原料。
在严格控制了采样、样品准备及分析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塑料污染后,研究者在近8成志愿者的血液里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77%,17/22),平均下来,每个志愿者每毫升血样里有1.6ug的微塑料。
测出比例***高的为PET,在50%的志愿者血液中都检测到这种物质的存在,血液浓度***高为2.4 ug/ml,提示大部分人体内都含有瓶装水释放的微塑料。其次为PS(36%)、PE(23%),***高血液浓度分别为4.8 ug/ml及7.1 ug/ml,这两类塑料主要应用在保鲜膜、一次性泡沫饭盒、塑料杯等,表明来自食物包装的微塑料也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并且进入的量不容小觑。***后是PMMA,仅在5%的志愿者血液中发现,在所有志愿者血液中均未检测到PP的存在。
图2 四种微塑料物质的入量对比(图源: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这项研究***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考虑到血液循环在体内四通八达,为各器官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废物,不难想象微塑料也随着血流流经全身。
进入血液的微塑料可能通过肾脏过滤或胆汁排泄的方式排出体外,也可能通过有孔的毛细血管沉积在肝脏、脾脏等器官。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微塑料在循环系统会存在多久,但“在血液样本中发现微塑料存在”的事实,至少说明了人体清除微塑料的速度是低于从外界摄入的速度。
DNA提取磁珠可以有效的从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病毒DNA或游离DNA,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将四氧化三铁进行特殊的处理,使其粒径达到均一化分散,再通过特殊的材料进行官能基团(如硅羟基、羧基)的包覆。包覆官能基团后,磁珠具备了核酸吸附能力,配合核酸提取仪,可以自动化的提取DNA和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