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心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可伴抽搐、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停止;昏迷、瞳孔散大。年轻人发生心脏骤停的潜在原因有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或主动脉夹层等。部分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预测年轻人心脏骤停发生风险,如蛋白尿。虽然任何程度的蛋白尿都不太可能直接引起心血管疾病,但其可用于对高危患者进行分类,以及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如糖尿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但目前关于蛋白尿与年轻人心脏骤停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证据仍比较有限。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发表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相比无蛋白尿的人群,有蛋白尿的患者心脏骤停风险升高了71%,若蛋白尿3~4+,则心脏骤停风险更高(升高194%),且在既往患有慢性肾病的个体中,蛋白尿和心脏骤停风险相关性更强。
截图来源:JAHA
该研究数据来源于韩国国民健康保险服务(K-NHIS)数据库。研究使用了数据库2009年~2012年间≥20岁且<40岁人群数据,***终纳入分析的参与者634万,随访至2020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4年。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无蛋白尿(测试试纸结果为阴性)的参与者,有蛋白尿的参与者合并有高血压(16.5% vs. 7.3%)、糖尿病(6.3% vs. 1.9%)、血脂异常(9.1% vs. 5.7%)的比例显著更高(均P<0.001)。尽管患病率非常低,但有蛋白尿的参与者心衰(0.18% vs. 0.06%)或房颤(0.11% vs. 0.06%)的发生率也更高(均P<0.001)。此外,有蛋白尿的患者更可能大量饮酒(9.4% vs. 8.8%),不过近期不太吸烟(31.9% vs. 35.0%)(均P<0.001)。
634万参与者中,共有5352例参与者发生心脏骤停。相比于无蛋白尿的参与者,有蛋白尿的参与者心脏骤停发生率风险更高(0.09% vs. 0.19%,P<0.001)。校正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后,相比于无蛋白尿的参与者,有蛋白尿的参与者发病风险增加71%(HR=1.71,95%CI:1.47~1.99)。
▲无蛋白尿(黑色)和有蛋白尿(红色)参与者心脏骤停累积发生率趋势对比(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蛋白尿是心脏骤停的独立危险因素(aHR=1.72,95%CI:1.48~2.00,P<0.001),在预测心脏骤停价值方面,蛋白尿具有良好的高特异性(0.98)和阴性预测值(0.98)。
此外,对不同亚组分析后发现,以肾小球滤过率评估的慢性肾病4~5期患者中,有蛋白尿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风险,是无蛋白尿的患者的9倍之多(HR=9.06,95%CI:5.67~14.46)。校正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后发现,若慢性肾病3期或4~5期患者出现蛋白尿,则心脏骤停风险持续增加。
DNA提取是分析农作物分子生物学性状的重要步骤,现阶段,常用的DNA提取技术有磁珠法和离心柱法,使用磁珠进行农作物的DNA提取,可以实现高通量、自动化的操作。由于磁珠对核酸的吸附灵敏度高,只需要少量的叶片或其他组织即可得到高得率、高纯度的DNA。吉恩特生物采用自主研发生产的纳米生物磁珠和磁珠法DNA提取试剂盒,可以从各种类型的农作物中提取高质量的核酸,配合核酸提取仪,可以达到快速自动化提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