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关于睡眠,有一个核心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动物为什么会犯困?
今日,由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刘清华教授共同主导的一支跨国科研团队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研究,阐明了“犯困”的潜在生物学机理。这些发现有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睡眠本身。
我们先来说说睡觉这件事。目前的主流理论认为,“睡眠-清醒”的周期对记忆力的形成与巩固有重要的作用。记忆会在清醒的时候形成,并在睡眠的时候得到巩固。与此同时,睡眠也会重塑突触的稳态。
正是由于睡眠的这一普遍特性,研究人员们合情合理地猜测,让我们犯困的机制应该会影响所有脑区,相应的分子变化则会随着清醒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积累。同样,在睡眠时,这些分子变化又会被清空,重启下一个循环。
▲睡眠-清醒的分子机理就像太极图一样,讲究一个平衡(图片来源:《自然》)
那么,什么样的分子变化会带来这样的效果呢?科学家们首先想到了磷酸化修饰。“通过蛋白质特定位点的磷酸化,或是多个位点上累积的磷酸化修饰,我们可以开启或关闭蛋白质的功能,”该研究的***作者Zhiqiang Wang博士说道:“磷酸化修饰模式可能揭露睡眠需求产生的过程。”
这支团队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磷酸化在犯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两年前,他们发现了一种突变小鼠。其体内参与磷酸化的激酶SIK3出现变异,活性大增。相应的,这些小鼠极容易犯困,每天平均要多睡5个小时!这项研究同样发表在了《自然》上。
▲突变小鼠(紫色)每天的清醒时间要比正常小鼠(蓝色)短近5个小时(图片来源:《自然》)
为了检验磷酸化对睡眠的重要性,科学家们做了一系列免疫化学和质谱实验,研究发现无论是容易犯困的突变小鼠,还是被剥夺睡眠的普通小鼠,整个大脑里的蛋白磷酸化修饰都有增加,且对睡眠的需求越强烈,整体磷酸化的水平就越高。更重要的是,这两种小鼠的磷酸化修饰模式极为类似,表明磷酸化的确可能在睡眠需求的产生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之后,研究人员们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小鼠产生睡意时,有80种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会较高。有趣的是,它们主要是突触蛋白,再次将睡眠与突触的稳态联系到了一起。
▲研究人员们找出了80个被过度磷酸化的蛋白(图片来源:《自然》)
“通过比较睡眠剥夺小鼠,以及犯困突变小鼠,我们能过滤掉由于过久清醒、过长睡眠、以及应激压力造成的效应,”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柳沢正史教授说道:“我们的发现表明这些蛋白的磷酸化/去磷酸化循环可能是大脑调节睡眠-清醒稳态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