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概念以来,无论是靶向,还是免疫疗法,无一例外剑指“精准医学”,不仅诊断要求精准,治疗及术后效果监测更对精准提出了指数级上升的新标准,在个体化诊疗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临床的幕后英雄——病理科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感受到了压力。
作为临床医生的“军师”,病理科的诊断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生的治疗方法及手术路径、术后效果预测,而病理学更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少病理人开始担心,病理学的作用是不是被减弱?形态病理是否已无用武之地?
11月14日,《NEJM医学前沿》正式落地中国。NEJM总编辑杰弗里•德拉岑博士(Dr. Jeffrey Drazen)到访申城与中国青年医师展开交流,借此机会,我们有幸得与2位杰出的中国青年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纪元博士及郑州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郭文治博士交流,畅谈基因测序技术对于“精准医学”的重大意义。
病理学***目标:让诊断及治疗更精确
作为新一代病理医师的***代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纪元主任医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传统的病理学以形态病理为基础,伴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很多病理诊断要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加上分子病理的一些独特方法,来实现更加精准的诊断。
近年靶向治疗逐渐兴起,通过分子病理的方法来为病人做精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明确方向。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很多肿瘤和疾病可以进行分子分型。有些病理专家比较困惑:是不是我们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了?
但纪元博士认为: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病理人又会参与到整个治疗团队体系中来,并依然扮演重要角色。在她看来,精准医学的含义包含双重含义,即病变性质判断准确及靶点监测精确,而免疫治疗则对“精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免疫治疗相应的一些预测指标要能做出准确的定量或定位的诊断,基因测序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短板,实现对病人全病程的健康管理。而无论是病理学、还是基因测序,其***终目的都是指导临床的诊断与研究,而不在于形式。无论是形态病理,还是分子分型,一切病理学手段***终的目标都是使病人获益。
她以目前新试验成功的免疫治疗药物为例,很多对PD-1和PD-L1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都在早期试验阶段作为了筛选病人的方法,也可以用作预测肿瘤治疗结果的标准。PD-1和PD-L1在肿瘤细胞上表达的量多,还是在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细胞或B细胞)等不同类型细胞上表达,对应的预后意义又不一样,对治疗的反应就可能不一样。这时候就需要病理医生结合形态,加上免疫组的方法来进行更精确的评估,为之后的免疫治疗提供更精确的信息。
临床医生的希翼:速度更快,精准永无止境
郑州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郭文治博士认为,病理对于临床医生而言,不仅意味着术前及治疗效果监测,更重要的是在于指导临床医生的手术方式。如甲状腺、乳腺、胰腺,特别是胰腺,胰腺炎和胰腺癌等肿瘤,病理医生的诊断直接决定了医生是采取标准手术或者扩大手术,并影响术后治疗。
以他***擅长的肝移植手术为例,医生在进行肝移植前需要对供肝质量快速做出判断,因为肝脏在4摄氏度的温度下保存时间越短越好,12小时为极限,病理科对于供体肝脏质量的判断时间及判断准确度,直接决定了一台手术的成败。
他透露,部分“吃螃蟹”的医院已开始在医院手术层开设单独病理室,达到术中的快速冰冻和快速病理,对于指导手术方式,节省手术时间,改善预后,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
而基因技术则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通过分子分型,找到肿瘤形成后***主要的特异性改变位点,通过位点去阻断肿瘤细胞的扩增或转移,甚至消灭,将以往单纯的放化疗变为综合了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等多种治疗手段的个性化治疗,为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实现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