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基因编辑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刘如谦(David Liu)教授率领团队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发布了基因编辑系统“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的新版本。新技术在人类细胞中能够编辑的基因长度从先前的几十对碱基(bp)扩展到了数千对碱基,相当于一条完整基因的长度。
这一突破再次拓展了精确基因编辑的能力,让我们向着更安全的基因疗法迈进重要一步,有望以更安全、靶向性更高的方式插入治疗基因,替换致病突变或缺失的基因,从而实现治疗目标。
两年前,刘如谦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带来了被称为“先导编辑”的全新基因编辑系统。它的一个核心元素是经改造的Cas9与逆转录酶融合而成的先导编辑蛋白,另一个核心元素是特殊的pegRNA(pe是先导编辑的缩写),不仅结合在想要编辑的特定DNA区域,还提供了DNA修复的模板。
在多种人类细胞中,研究人员证实了先导编辑广泛的编辑能力,不仅能精确修改单个碱基,还能在基因组特定位置插入或删除特定的DN***段。
▲先导编辑技术的示意图
然而,这一系统的应用也遇到了一个重要的瓶颈,那就是可编辑的DNA长度。***初版本的先导编辑,***多可以插入44bp,或是删除80bp,一旦超过100bp,就会影响编辑效率。然而,实际应用于研究或治疗人类的某些遗传疾病,需要编辑的DN***段可能要大得多。
此次发表的先导编辑系统新版本正是突破了这一局限。研究人员在人类细胞中编辑了一个与亨特综合征(Hunter syndrome)有关的基因。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由长达40kb的DN***段倒位引起。研究团队在基因组中的相同位点引入了近40kb的倒位,展示新技术如何用于纠正致病突变。
▲优化后的twinPE系统可以在人类细胞的基因组中插入***段的完整基因
研究团队将新版本称为twinPE。该系统使用一个先导编辑蛋白和两条pegRNA。每条pegRNA都会引导编辑蛋白在特定的DNA位置精确切开一条DNA链,避免因为DNA双链断裂而出现不需要的副产物。这一系统随后合成两条新的互补链,替换掉两个切口之间的序列。使用这一方法,可插入、替换或删除的序列长度扩展到了约800bp。
为了进一步编辑更大的片段,研究团队还将twinPE系统与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结合使用,这类重组酶可催化DNA整合到基因组的特定位点。当与位点特异性丝氨酸重组酶结合,twinPE能够在人类细胞中靶向插入5000bp以上的DNA序列。
研究团队表示,他们还在测试不同的重组酶,以期进一步提高twinPE的效率,引入更长的基因序列。
刘如谦教授在Broad研究所的新闻稿中指出:"TwinPE可能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精确的方式,将旨在治疗的整段基因插入我们指定的位置,比如天然基因在健康个体中的位点或是被认为副作用风险***小化的安全位点。”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两个月前,刘如谦教授的团队刚刚在《细胞》期刊上完成了对先导编辑的另一项优化,让编辑效率比早期版本高出2.0~7.7倍,使其更接近治疗应用。
“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实验室,一直期望能够像过去几年推进基因编辑那样地推进基因疗法。”刘如谦教授补充,“这项研究,以及其他科学家的相关工作,或许标志着新一代基因治疗策略的开始,就像CRISPR核酸酶、碱基编辑器和先导编辑代表了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始。”
DNA提取磁珠可以有效的从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病毒DNA或游离DNA,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将四氧化三铁进行特殊的处理,使其粒径达到均一化分散,再通过特殊的材料进行官能基团(如硅羟基、羧基)的包覆。包覆官能基团后,磁珠具备了核酸吸附能力,配合核酸提取仪,可以自动化的提取DNA和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