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研究人员主要使用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子(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effector,TALE)衍生的碱基编辑器来催化mtDNA的编辑。2018年,Mougous实验室在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中发现了一种脱氨酶,由于能够在双链DNA上工作,因此命名为双链DNA脱氨酶(Double strand DNA deaminase,DddA)。之后,Mougous实验室与刘如谦实验室合作,将DddA与蛋白TALE结合,实现mtDNA的碱基从C到T的编辑。然而,这类碱基编辑器对序列的上下文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初的碱基编辑器DdCBE只对跟在T之后的C有较高的编辑效率。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汪阳明实验室对多个来源于微生物的与DddA同源的双链脱氨酶进行了鉴定,并将其中一种成功改造成为线粒体碱基编辑器。2月1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DddA homolog search and engineering expand sequence compatibility of mitochondrial base editing”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图1 研究成果
研究的***作者、汪阳明实验室的博士生米黎在研究伯克霍尔德菌DddA的序列和结构时发现,在其羧基端(C端)包含两个SPKK相关肽基序,其中S代表丝氨酸(Serine)、P代表脯氨酸(Proline)、K代表赖氨酸(Lysine)。它们更喜欢在双链DNA的小沟中结合富含A/T的DNA序列。删除这两个基序将消除DddA的脱氨酶活性,添加与SPKK相关基序相似的基序,使之具有类似的DNA结合特性(即偏好A/T),则能够恢复DddA的脱氨酶活性。
图2 SPKK相关肽基序对DddA的脱氨活性十分重要
利用这一结果,研究人员对DddA的候选同源物进行了鉴定和筛选。研究人员注意到,一种来自于Simiaoa sunii的双链DNA脱氨酶(Ddd_Ss)在非TC序列上下文的情境下,具有广泛的脱氨活性。Simiaoa sunii是一种新近在中国温泉中被发现的细菌,属于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的一个未知属,其命名源自于唐代医学家孙思邈。
使用不同DNA底物进行脱氨测定的结果证实,Ddd_Ss在面对紧跟着A、G、C或T之后的胞嘧啶残基都可以有效脱氨。这代表利用Ddd_Ss开发mtDNA 碱基编辑器将有望补上先前无法对紧跟G后的C进行编辑的缺口。
图3 Ddd_Ss对A、G、C或T之后的胞嘧啶残基都可以有效脱氨
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开发了源自Ddd_Ss的DdCBE,并实现了对来自 10 个线粒体基因的14 个mtDNA位点的***编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从Ddd_Ss引入单个氨基酸到伯克霍尔德菌的DddA,研究人员成功提高了基于后者的碱基编辑器的活性和序列相容性,这为之后开发新的线粒体碱基编辑器提供了指导意义。
核酸提取磁珠作为新冠病毒RNA提取的重要原料,是吉恩特生物自主研发生产的高分子材料,将均一的分子材料的粒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入磁性,再引入配基,从而使分子材料具备磁响应性和生物吸附性能,在核酸提取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良好的应用,尤其是GNT-108磁珠,更是对新冠病毒的RNA提取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提取结果可直接应用与下游定量检测。